YY创始人体内植入“芯片”真相并非是你想象中的黑科技
有专业人士在朋友圈评价李学凌的“芯片”
近日,在线直播平台欢聚时代(YY)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学凌在朋友圈发文称,已在身体里植入一个芯片(早期版本),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一时间,李学凌植入芯片的事件在朋友圈热传并一度上了热搜。
随后,糖尿病患者、媒体人顾晓波发文表示,该产品从外观看很像自己已经使用两年多的雅培动态血糖仪产品,不少人也在李学凌的朋友圈评论称所谓的“芯片”就是血糖仪。
李学凌自称的植入芯片到底是高科技还是血糖仪?他所说的“可以测量很多跟血液里面成分相关的东西”、“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有没有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的人体芯片植入技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芯片”实为“血糖仪”
李学凌的朋友圈在网上热传后,自称“糖尿病患者”的顾晓波在《李学凌总,小心被诓!》一文中表示,他经过比对发现,李学凌朋友圈图片中的圆形产品上写着“辅理善瞬感”,跟自己平时使用的雅培动态血糖仪产品“瞬感”一样,但图片中蓝色有NFC字样的产品他并没见过。
他表示,这个设备并不是芯片,也没有植入体内,而是贴在皮肤上。
事实上,为李学凌提供此项技术的是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Airdoc。该公司负责人对寻找中国创客表示,李学凌真正关注的重点是一个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个性化指导生活方式的算法。相关算法支持全部主流被审批过的医用血压血糖嘌呤检测设备。此举是为了搜集血糖、血压和嘌呤等数据,Airdoc公司的核心算法为用户提供特定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
“图片上的这个设备的确是雅培的采血糖设备,所有FDA、CFDA审批过的三高和嘌呤检测传感器我们都支持,这是我们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我们和行业里领先硬件厂商一起合作帮助用户。”该负责人表示。
雅培公司的一名内部员工也证实,雅培的血糖仪只是一个不用扎手指就能测血糖的“黑科技”,并不是植入芯片。
那么,很普遍的测血糖为什么会被李学凌称为植入芯片,并引起热议?这跟血糖仪的外形有关。
据寻找中国创客了解,市面上大部分血糖仪分为吸血式血糖仪和滴血式血糖仪,大多要刺破指腹采血,这让糖尿病患者多吃了不少苦头。
雅培的这款瞬感血糖仪的独特之处在于不需要扎手指采血,而是通过传感器采集血糖数据。
“资深糖尿病患者”顾晓波在文章中解释,血糖仪的构成是一个传感器加一个扫描仪,传感器激活状态下用扫描仪扫描可以获得身体血糖数值,传感器的芯片在体外的,通过敷贴器贴在皮肤上,同时有一根不到1厘米的软针深入皮下,通过组织间液分析人体的血糖水平,它是一个耗材,一个探头14天后要换新。
针对外界对于李学凌是糖尿病患者的猜测,Airdoc公司负责人解释称:“我想澄清一下,李学凌很健康,他只是对新鲜事物和科技感兴趣,想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管理得更好。”
他表示,公司的这套系统不仅能够给患者使用,身体健康的人也能使用,作为一个监控自己身体状况的工具。“每个人的代谢模型都是不一样的,Airdoc通过智能算法储备为用户建立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控制模型,在用户很难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的情况下找到一个现实可操作效果显著的智能模型。”
采集数据做健康管理不是新模式
公开报道显示,Airdoc研发了人工智能慢病识别系统,通过Airdoc视网膜识别算法,可识别30多种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利用慢性病识别算法完成快速分析筛查。
但据Airdoc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业务只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还通过医疗传感器采集健康数据,构建一整套的慢病管理与健康监控的解决方案,比如此次事件中所谓的“植入芯片”就是获取人体相关的健康指标的。
“Airdoc是一帮被误诊漏诊的家属创建的,我们希望做真正有价值低成本的健康服务。我们以前是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去筛查慢性病和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相当于学了很多三甲医院教授的经验,做一个AI的系统去智能识别病症。现在疾病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在想如何做一些算法工作帮一个人更好地去管理他的饮食、营养、运动。”他表示。
其实,采集数据做健康管理分析在行业内并不是新技术新模式,不少创业公司与医院合作接入患者数据进行健康管理。例如,慢病管理公司智云健康通过给医院提供的SaaS系统打通医院数据,并追踪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居家数据,对其进行健康管理。
糖尿病管理公司微糖提供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医疗可穿戴设备的试驾(国际技术领先的胰岛素泵、动态血糖仪等)以及并发症风险评估报告及解读等,为患者提供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评估报告与定制化的治疗“套餐”,包括营养师提供个性化饮食方案、制定运动计划等。
“芯片植入”技术在国内任重道远
不少人担心李学凌“过安检怎么办”,“王牌特工”是不是要出现了,事实上,这项技术与我们想象中“植入芯片”还差得很远。
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公开报道的国内可以提供人体植入芯片的公司和产品。
但国外此项技术相对成熟,已有不少人试用。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曾在《意想不到的AI》一文中,介绍过国外该项技术的发展。
2015年以来,在瑞典已有3500人选择在体内植入近场通信科技(简称NFC)的微芯片。该芯片为极细的圆柱体,直径与人的手掌纹差不多,长度约几毫米,植入芯片后人们可以刷门禁、买车片,出门就可以不带钥匙、信用卡、火车票等。
该芯片还有可以读取大脑信息的脑机,帮助无法说话的病人正常交流。治疗帕金森的脑机互联公司Paradromics成立于2015年,其产品是一个智能手机大小、应用于动物研究的脑机接口研究终端。
公司的第一代产品已经能够应用在阿兹海默症患者身上,目前正在开发计划于2021年进行临床试验的“神经输入-输出总线”(NIOB),NIOB将作为一个皮质调制解调器以有效的数据速率读取和刺激大脑活动,帮助丧失说话能力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让他们通过植入NIOB和他人流利沟通。
公司表示,未来,Paradromics的产品将实现人脑与机器的无线双向交流,霍金这样的帕金森患者、失去听觉和视觉等感官系统的病人的思想可以直接通过芯片传输到电脑中,芯片也可以将电脑的信息录入人脑。
硅谷Fusion Fund投资人张璐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我们的手机就是人身体的延伸,这个延伸可以做得更彻底,未来很多科技创新可以跟人类进行深度结合,软件让我们的脑力更强大,硬件让我们的体力更强大,人类可能通过技术整合变成超级人类。”
芯片植入在国外已经落地试用,但此次事件中的“植入芯片”,可能也只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血压等指标。
记者 唐亚华
编辑 魏佳
衰老机制、人体器官芯片等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中新网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2月29日下午在北京向媒体公布其评选的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衰老机制、人体器官芯片等10个科研项目成果入选。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继续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分类推荐和评选的方式,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同行资深专家评选,经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审核,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最终确定6个知识创新类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具体结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通用型嫁接策略开发神经肽荧光探针工具包。
通用型嫁接策略开发神经肽荧光探针工具包。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
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转录激活的模式图。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衰老的程序性机制及重置策略。
衰老程序性、传染性、可度量、可干预示意图。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干预帕金森病的新型靶向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环路靶向调控逆转帕金森病样运动表型。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解码灵长类基因天书,破译生命演化谜题。
灵长类动物基因组分析概况(左);川金丝猴被选为Science封面图片(右)。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揭开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黑匣子。
灵长类胚胎和胎盘发育特征与机制研究。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基于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的代谢性疾病精准医疗。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鼻咽癌“减毒增效”的治疗新策略。
鼻咽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诱导化疗激活B细胞抗肿瘤免疫网络“增效”新理论(左)及内侧咽后淋巴结区豁免放疗“减毒”新技术(右)示意图。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
模式植物拟南芥柱头——花粉识别的“锁-钥”模型和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
在特殊环境和限定尺寸要求下,可实现体外人体血管功能模拟的人工血管芯片。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供图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拥军表示,本年度入选项目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入选的研究项目均面向生命科学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解决热点问题。
其中,“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的研究,解决了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未来实现植物远缘杂交、创制全新的植物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的研究,实现肠道菌群的精准调控,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干预新路径;“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的研究在药物研发和筛选、个性化医疗、环境评估、航空医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据了解,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是中国科协推动成立的第一个学会联合体,2015年10月成立,由23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全国性一级学会组成,涵盖了生命科学中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的主要领域。其自成立当年起开展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工作,迄今已连续开展9个年度。每年公布评选结果后,邀请入选项目专家编写和出版科普书籍,并举办交流会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报告会,向公众揭示生命科学的新奥秘,为生命科学新技术开发、医学新突破和生物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完)
相关问答
人体芯片怎么移除?
比如说,有些会所对会员的识别就是用人体芯片来识别的,这比用有形卡更安全方便.可能通过开刀取出.当然要到能注射芯片的地方更方便.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别人...
全球什么时候普遍植入人体芯片?
实际上,这个植入的风潮已经在进行之中,只是其未来前景还并不清楚,主要的障碍来自于伦理和市场需求方面。上图:这是已经量产的植入芯片。一个RFID,原理很简...植...
人体芯片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人类历史上最初制造人体芯片的人就是美国政府的科学家〈CarlSanders〉这个人。这个卡尔桑德斯是美国政府内最高电子技术人员和发明家,作为发明家专门从事为FB...
为什么没有出现把身份证芯片放在人体内的科技?
有啊,皮下植入纳米芯片技术只不过是富人专享普通大众看看就好,目前处于小范围使用状态,大范围推广成本不低更别说人们能不能接受在自己身体里植入异物了。有...
身体里植芯片,以后会像用智能手机一样普遍吗?
1.从现有的信息来看,所谓皮下植入芯片的事,应该是他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2.确实有真正的植入式血糖监测芯片,看名字就知道,是监测血糖的,不...近...
数字货币和人体芯片有关联吗?
有数字货币和人体芯片有关系。人体芯片是一个很小的芯片,可以很容易地植入人体皮肤的下面,上面记录着个人的资料。用特定的机器可以显示里面的内容。实际上...
身体芯片如何可以取出-99健康问问
[回答]身体不存在芯片,您这样怀疑有芯片多久了,需要重点排除有无幻觉。建议您需要去精神心理科室就诊,明确有无心理障碍,检查头颅有无结构问题等等。以上...
量子芯片能治百病吗?
骗人的。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讯(记者宋洁李媛实习生高源王伊婷)一块小小的“光量子芯片”,佩戴在患病部位就能包治百病,这番说辞打动了家住胡家庙的王...
ai芯片对人体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表明,ai芯片对人体并没有直接的危害,但是其使用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人类就业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同时,ai芯片的能力和应用也在不断...
未来会有嵌着芯片的人出现吗?
很有可能,用芯片来替代人体某个损坏的器官中枢,维持人的生理功能。心脏起搏器就带电子芯片啊!很有可能,用芯片来替代人体某个损坏的器官中枢,维持人的生理功...